(相關(guān)資料圖)
奧迪A6L(參數(shù)|詢價)、寶馬5系(參數(shù)|詢價)和奔馳E級(參數(shù)|詢價)都是同級別、同檔次的豪華C級車,如果要在這3款車型中挑選出一款性價比最高的車型,奧迪A6L敢說自己是第二,沒人敢說自己是第一,它的優(yōu)惠力度一直很大,這么說吧,50萬你能買到寶馬530Li和奔馳E300L的高配車型,同樣也能買到奧迪A6L 55 TFSI quattro車型,看似都是各自的高配車型,其實在動力配置方面存在很大的差異,5E都是2.0T發(fā)動機,而6是3.0T V6發(fā)動機,六缸機的成本要比四缸機高很多。
對于奧迪A6L,我很熟悉,我自己本身就是奧迪車主,無論是上一代A6L,還是現(xiàn)款A(yù)6L,都開過很多次,該車扎實的底盤質(zhì)感和出色的操控性很容易給人留下深刻印象。我個人的觀點是:奧迪A6L是56E中操控質(zhì)感最好的一個,沒有之一??赡苣銜X得寶馬5系更加運動,實際上,寶馬5系在操控性方面是一代不如一代,相反的,它的舒適度是一代強過一代,最直觀的感受就是,寶馬5系的底盤調(diào)校越來越“軟”,在舒適度方面提升很大,可是在操控性方面著實“拉胯”,軟趴趴的底盤提不起絲毫駕駛的欲望,不過它的方向盤轉(zhuǎn)向手感不錯,有種黏連性。至于奔馳E級,底盤要比5系硬一些,不過它的隔音效果很一般,尤其是冷車啟動的時候,發(fā)動機傳出的噪音有種粗糙的顆粒感,實在有悖于奔馳“寧靜致遠(yuǎn)”的意境。
奧迪A6L的底盤又要比E級更硬一些,不過它的“硬”并不是生硬,這么說吧,在能保持運動感的同時,又能兼具一定的舒適度,很有德系車的那種“高級感”。MLB平臺打造的車型的動態(tài)體驗,絕非MQB平臺打造的車型可以比擬。我身邊有個朋友,他原先開的是凱美瑞(參數(shù)|詢價),后來換成了帕薩特(參數(shù)|詢價),我問他,這兩款車有什么區(qū)別?他說:我一直覺得凱美瑞很好開,可是開慣了帕薩特,我覺得凱美瑞在動態(tài)體驗方面就是一“垃圾”。再后來,他后換了奧迪A6L,我又問了他同樣的問題,他又給我同樣的答案,只不過這次換成了帕薩特和奧迪A6L。所以說,不要用MQB平臺打造的車型和MLB平臺打造的車型相比較。
就我個人的使用體驗來說,奧迪A6L的缺點也很明顯。冷啟動時,發(fā)動機有很明顯的抖動感,就是發(fā)動機左右抖動的時候,你能感覺到,不過發(fā)動機溫度上來后,抖動感就微乎其微了。
第二,它的車機系統(tǒng)不好用,特別是無線CarPlay,總是莫名斷開,我用CarPlay導(dǎo)航的時候,導(dǎo)著導(dǎo)著,就斷線了,也不用管它,一會又自動連接了,一路上就是在斷開和連接中不斷“徘徊”,使用體驗極差。我還遇到過中控屏幕黑屏,重啟下就好了,它的車機系統(tǒng)給我的感覺就是很不穩(wěn)定。
第三,儲物空間不充足,尤其是前排地臺,放手機都找不到地方,人家奧迪Q5L(參數(shù)|詢價)都在擋桿前方掏了個洞,A6L則沒有,只好把手機放在中控扶手的儲物格內(nèi),取放手機都不方便,這個設(shè)計特別不人性化。
第四,后排座椅靠背直,很難找到一個舒適的坐姿,它的后排座椅的乘坐體驗要比5E差一些。
第五,我也不知道這是優(yōu)點,還是缺點,反正我個人不太喜歡它的方向盤轉(zhuǎn)向手感,電子味很濃,盡管指向性不錯,可是缺乏那種人車交流的感覺。至于后排地臺隆起高的問題,在56E上誰也不用“以五十步笑百步”,這“三兄弟”都存在這個問題,更適合把它們當(dāng)成一輛“大4座”C級車來使用。
最后就是大家關(guān)注的降幅了,我們從南京經(jīng)銷商處了解到,奧迪A6L最高優(yōu)惠11.82萬元,不過卻是3.0T車型,2.0T車型最高優(yōu)惠8.50萬元,算是近期優(yōu)惠力度較大的一次了。最高降幅超11萬,奧迪A6L“價格大跳水”:我糊了,你們隨意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