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國品牌乘用車,正在駛入汽車的發(fā)源地——歐洲。
【資料圖】
新電圖9月28日從比亞迪獲悉,比亞迪面向歐洲市場推出了三款車型,分別為漢、唐以及元PLUS——三款本身在中國市場就熱銷的車型。
新電圖認為,此舉有著兩層重要的意義:一是中國品牌的乘用車,進入汽車發(fā)源地,與傳統(tǒng)歐洲主流汽車品牌進行面對面的競爭;另一方面,中國的新能源車,正在駛入全球化的快速通道,并力爭成為全球范圍的“頂流”。
三箭齊發(fā):漢唐要賣50萬元
和此前進入澳大利亞、日本不同,比亞迪此次進入歐洲市場,采用了更激進的產(chǎn)品策略,導入了漢、唐以及元PLUS三款車型,這種自信也并非沒有原因。8月份,漢的銷量為2.6萬輛,不論是對標中型還是中大型轎車,漢都是妥妥的銷冠。唐家族表現(xiàn)依舊突出,8月銷量突破萬輛,元PLUS 8月銷量1.8萬輛,在緊湊級純電SUV市場,也是妥妥的頂流。
(比亞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。)
所以,比亞迪挑選一款轎車+兩款SUV的組合,用熱銷車進入歐洲市場的打法,也就可以理解了。
作為中國消費者,知道三款車型在歐洲的預售價格,也可以“暗爽”一下了,元PLUS的預售為3.8萬歐元,約合26.5萬元人民幣,漢和唐的預售價君威(參數(shù)|詢價)7.2萬歐元,約合50萬元人民幣,和它們在中國的售價相比,足足貴了一倍。
(比亞迪元PLUS、漢、唐亮相歐洲發(fā)布會。)
這里的原因有很多種,首先是進口車的身份,本身關稅以及各種費用,整體就要高一些,二是這些有壁壘的新能源車,在歐洲這樣的傳統(tǒng)汽車重鎮(zhèn),具備了議價能力,另一方面,車企不止賣車,還要提供服務,本身也要賺錢,不能像新勢力那樣虧錢“做善事”。
具體要進入哪些國家呢?比亞迪方面介紹,三款車型將于10月在法國巴黎車展亮相上市,并開啟歐洲多國交付,包括挪威、丹麥、瑞典、荷蘭、比利時、德國等國家。今年年底前,比亞迪還將進一步開拓法國和英國市場。
中國新能源車企目標全球“頂流”
這不是比亞迪第一次進入歐洲市場,早前在EV普及率更高的挪威,比亞迪也曾試水。
比亞迪集團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在發(fā)布會上表示,去年,在電動車普及率最高的國家挪威,比亞迪推出的唐EV(參數(shù)|詢價)得到當?shù)叵M者認可,“今年,我們開始考慮把更多的電動車帶到歐洲,與當?shù)厥袌龉餐砷L。”王傳福還表示,著手在歐洲多個國家籌備乘用車業(yè)務,與當?shù)貎?yōu)秀的經(jīng)銷商、行業(yè)伙伴攜手努力,給更多消費者帶來更加多元化的選擇和體驗。
歐洲是比亞迪進入國際市場的第一站。早在1998年,比亞迪在荷蘭設立第一家海外分公司,業(yè)務已從電池擴展到太陽能、儲能、新能源車各領域,運營足跡遍及歐洲20多個國家、100多個城市。
比亞迪的海外市場之路,目前正經(jīng)歷由商用車為主,到商、乘齊出動的階段,尤其乘用車的擴張,空間十分巨大。
(比亞迪國際合作事業(yè)部兼歐洲汽車銷售事業(yè)部總經(jīng)理舒酉星。)
不同于燃油車時代的技術換市場,新能源車時代,中國車企身份已經(jīng)發(fā)生改變,以技術輸出的身份進入全球主流汽車市場,以比亞迪為例,e3.0平臺、刀片電池、自研的三電系統(tǒng)以及車規(guī)級半導體等,都是其實現(xiàn)出海的底氣。
今年上半年,比亞迪戰(zhàn)勝特斯拉等對手,成為全球新能源車銷冠,但銷量的主體毫無疑問以國內市場為主。下一階段,中國車企的競爭目標,更應該是全球市場,尤其要在新能源車市場中充當主角。
目前,包括比亞迪、上汽大通、蔚來等,都在進行深度的“歐洲攻略”,能否復制國內市場的成功,比亞迪正面臨著更高維的全球競爭。
今年8月,中國汽車出口30.8萬輛,為歷史單月最高,同比增長高達65%,首次超越日本成為世界第一大汽車出口國,前八月中國車企累計出口超180萬輛。
比亞迪會否成為下一個巨大的出口增量品牌,我們拭目以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