(資料圖)
隨著金九的逝去和銀十的到來,新車密集上市,27日一天就有三款,都是純電SUV,都采用寧德時代電池,其中最受關注的是東風日產Ariya(參數|詢價)。
日產有75年的電動技術積累,12年前推出的聆風一度是全球電車銷冠,在中國市場卻遲到了。好在它并沒錯過太多,在產品多而不精,且同質化嚴重的純電賽道,ARIYA如一股清流,用傳統(tǒng)大廠的底蘊,詮釋著自己對智能電動車的理解。
在設計上,ARIYA沒有倒向特斯拉式的顛覆性風格,而是保留了日產家族的經典元素,如V MOTION前臉。座艙既有大屏又有物理按鍵,把電車的科技感、油車的便利性結合起來,只是車機不夠本土化,尤其是語音識別。
65/90度電池續(xù)航五、六百公里、零百加速不到六秒、40分鐘快充80%、ProPilot智能駕駛達到L2+級別…ARIYA的性能中規(guī)中矩,雖比不上某些激進的新勢力,吊打同胞兩田的油改電綽綽有余。
可惜價格不給力,27-34萬元直逼BBA同級車,而同為昨天上市的上汽飛凡R7,價格區(qū)間與ARIYA高度重合,卻是一款中大型SUV,料也堆得夠足,性價比顯然更高。
比車本身更受關注的是,飛凡R7是上汽與中石化、中石油和寧德時代聯(lián)合投資的車型,采用車電分離和換電模式,如果選擇電池租賃,車價低至20萬元。
電池租賃對貴的車來說比較合算,比如蔚來,半數用戶都是以租代買;便宜一些的車就不值了,小鵬的租賃用戶還不到10%。飛凡屬于前者,租電池的人應該不少,不僅買車省一大筆錢,還能享受換電服務。
換電雖好,但投入太大,與加油站合作不失為一條捷徑。不知道兩桶油給飛凡投了多少,估計主要是場地入股,這也是一大塊成本。至于設備,就得真金白銀地砸了。以上汽的財力,肯定比蔚來能扛。
最后說說更接地氣的AION Y(參數|詢價) PLUS。作為15萬元級純電SUV銷冠,AION Y八月為埃安貢獻了40%的銷量,此次加長版本助陣,讓領導信心滿滿地訂下了月銷兩萬的小目標。
這兩年埃安異軍突起,成為傳統(tǒng)國企中最成功的新能源品牌,充分證明如果好好造車,其實力和后勁是新勢力望塵莫及的。在這方面,廣汽無疑是國家隊中的MVP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