不知道大家平時有沒有注意到保時捷的車標,仔細觀察和細細品味的話,你會發(fā)現(xiàn),保時捷的車標中的元素是非常豐富的,首先中間是一匹躍馬,仔細一看的話,會發(fā)現(xiàn)跟法拉利上面的馬有異曲同工之處,但法拉利上面的躍馬車標比保時捷更早誕生。
馬上方的一排字母是保時捷老家的名字,位于德國西南部的一座城市——斯圖加特,這是德國的第六大城市,在左上方和右下方長得像睫毛一樣的符號其實是鹿角,最后紅黃黑的配色來自德國國旗,黃色代表五谷豐登,黑色代表肥沃的黑土地、而紅色代表激情,這些元素一起就構成了保時捷的車標。在我們大多數(shù)普通老百姓的眼中,保時捷一直都是一個豪車的代名詞,有錢人的玩具,銷量更是一年比一年高。
(資料圖片)
保時捷也曾經出現(xiàn)銷量低迷的現(xiàn)象,因此做出了這兩個決定
但是在上個世紀90年代,保時捷也曾經差點破產,在1986年,保時捷的累計銷量還高達5萬多輛,但到了1993年,這個數(shù)字急劇下降,跌到了1.4萬輛。其中的原因有家族內斗和生產效率低下等等,銷量的大幅度下滑也讓保時捷的財政收入大幅度下降,甚至讓高傲的保時捷竟然心甘情愿地給奧迪做代工廠,給奧迪生產性能車,例如奧迪的RS2。
不僅如此,當時的保時捷竟然還針對中國市場設計過一款廉價轎車—保時捷C88,這一系列的操作都是為了讓瀕臨破產的保時捷生活下去,而指揮這一切的就是在1991年剛剛加入保時捷董事會的魏德金,并且當時魏德金做了兩個改變保時捷命運的決定。
第一:向日本車企學習
歐洲的豪華汽車品牌竟然向日本車企學習?在當時這可真是一件讓人大跌眼鏡的事情,但是魏德金這么做也有他的道理,畢竟日本車企的精益生產在當時確實很實用,往實際點來講就是可以幫車企達到省錢的效果,例如保時捷在當時生產力量跑車需要120個小時,在學習了精益生產以后,只需要70多個小時,節(jié)省了近一半的時間,極大地提升了效率,同時成本也大幅度下降,如此一來的話,車型的價格也能隨之下降,這種一舉多得的事情,何樂不為呢?
第二:布局兩款車型
第一款是保時捷的Boxster,第二款就是保時捷的Cayenne(參數(shù)|詢價),Boxster還好,重點是Cayenne,在保時捷宣布要推出Cayenne的時候,社會對于保時捷的做法幾乎全部都是嘲笑的態(tài)度,但是對于當時的保時捷而言,相比于情懷和面子,活下去才是關鍵。
讓人感到意外的是Cayenne上市以后,市場反饋和當時的社會對Cayenne的評價卻一片叫好,銷量不僅沒有低迷,甚至還節(jié)節(jié)攀升。以中國市場為例,當時的保時捷每賣出10臺車,就有8臺是Cayenne。不過這也可以理解,在我們大部分普通老百姓的眼里,我只是為了面子工程想買一臺保時捷,并沒有去下賽道跑山路的需求,如果這臺保時捷還很實用,那何樂不為呢?
汽車網評:魏德金的決定拯救了保時捷
一時間,保時捷卡宴在該細分市場可以說是沒有競爭對手,畢竟在當時的超豪華品牌里面,保時捷也是第一個嘗到SUV甜頭的車企,此后“被打臉”的超豪華品牌們才爭先恐后地推出SUV。魏德金的兩個決定,就樣拯救了保時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