寫于前面
在開啟正題之前,先拋幾個問題,從2014年成立至今,折騰多年的凱翼汽車,有天時、地利,也有人和,卻為何依舊舉步維艱?凱翼的萎靡,是被奇瑞拖累了,還是新的班底能力太差?新車屢推屢敗,是車型的問題,還是營銷的責任?頻頻有營銷高手加盟,卻為何仍是不溫不火,毫無聲音。
最近,沉寂已久的凱翼終于又有了一絲動作和聲響。有媒體報道,原一汽-大眾銷售有限公司市場營銷部部長趙士乾加盟凱翼汽車,任職其銷售有限公司副總經理。這是在資深營銷專家郭德強加盟凱翼汽車后,又一有著豐富一汽履歷的營銷老將的加盟。
據了解,趙士乾曾先后擔任奧迪銷售事業(yè)部西部區(qū)經理和華東市場營銷部部長等職位。2016年,趙士乾升任市場營銷部部長,負責一汽-大眾新產品市場推廣和營銷工作;2020年,趙士乾調任一汽-大眾與大眾中國合資成立的摩斯智聯科技有限公司任職總經理。從2001年進入一汽大眾,趙士乾已經有超過20年的行業(yè)從業(yè)經歷,堪稱汽車圈的營銷“老炮”!
再說說在其之前加盟凱翼的郭德強。自1990年進入一汽工作,先后歷任技術、項目籌備、營銷等多個職位,更有著一汽豐田、一汽紅旗、一汽轎車、一汽馬自達等多個品牌的營銷管理經驗。2021年10月正式加盟凱翼汽車,擔任奇瑞汽車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助理、凱翼汽車有限公司執(zhí)行副總經理、凱翼汽車銷售有限公司總經理,負責統(tǒng)籌市場、品牌、銷售、網絡及服務等版塊工作。
如此,凱翼迎來了一汽“雙雄”的營銷新時代。都說火車跑得快,全靠車頭帶。那么,郭德強在有了趙士乾的助力后,又能否帶領凱翼一飛沖天呢?在小編來看,或許依然非常艱難。
開篇時曾提到,凱翼汽車也曾有過天時地利人和。先看天時,凱翼的入場恰恰趕上了國內自主品牌蓬勃發(fā)展的大環(huán)境,要知道,諸如吉利、長城和長安,都是從2014年開始,有了突飛猛進的發(fā)展。再看地利,凱翼后期擁有奇瑞汽車和宜賓市國資以及五糧液的強強聯合,資金充沛,政策到位。至于人和,這些年,更有著包括郭德強在內多位資深營銷專家的加盟助力。
只是,結果只有一個,凱翼汽車就如同扶不起的阿斗,依舊活得舉步維艱!
2014年成立后,凱翼汽車相繼推出C3、C3R、E3、V3、X5等車型,在產品方面,還算實力強勁。只不過,產品雖然多,卻沒有爆品,整體銷量也非常一般。數據顯示,2015年,凱翼全年銷量為2.4萬輛,2016年與2017年則分別為3.7萬輛與4.1萬輛,2018年銷量回落至2.4萬輛出頭。就這些銷量,想活下去怕是很難。于是,在2018年,奇瑞發(fā)布公告稱,以24.94億元的價格,將旗下品牌凱翼汽車51%的股權轉讓,接手方為宜賓市汽車產業(yè)發(fā)展投資有限責任公司(持股50.5%)和四川省宜賓普什集團有限公司(持股0.5%,為五糧液集團的全資子公司),公司名稱變?yōu)橐速e凱翼汽車有限公司。
都說新公司新氣象,重整河山的凱翼意氣風發(fā),制定了2009年6萬的銷量目標,并迎來原奇瑞汽車資深營銷專家劉宏偉的加盟。然而,理想很豐滿,現實卻一如既往的骨感。到了2020年,即便有新車炫界(參數|詢價)入場,全年銷量也只有33277輛。更慘的是2021年,在被寄予厚望的軒度(參數|詢價)上市后,依舊不溫不火,年銷量更是下滑至20345輛,創(chuàng)下凱翼汽車自成立以來最差銷量成績。由此,劉宏偉也從只能從凱翼汽車含恨離職。
回到上面的話題,為何說郭德強、趙士乾強強聯手也希望不大呢?小編以為,這幾個方面的因素不可忽視。
先看品牌,原本凱翼就是奇瑞的子品牌,品牌力跟奇瑞也會有一些差距。待轉手跟宜賓國資和五糧液合作后,就算新合作伙伴有錢有勢,可畢竟是汽車行業(yè)的外行。所以,問題來了,奇瑞本身已經有了“低廉”的標簽和認知,凱翼又如何建立更高的“人設”呢?沒有品牌支撐,想快速爆紅起量,難度可想而知!
再說產品,既然品牌衍生于奇瑞,產品自然也跑不了,同樣高度依賴奇瑞。之前的文章已經提過,凱翼的多款產品幾乎都是奇瑞淘汰車型的換殼版本,無非是在外觀上做了微調。試問,掛奇瑞的logo都火不起來,換做凱翼又能如何呢?凱翼“拿來主義”雖然節(jié)省了研發(fā)成本,加快了推新品的進程,可這樣的新產品又能有何等競爭力呢?話說,如今的消費者愈發(fā)理性,對于沒有誠意的車型,注定不會有市場。
至于營銷,就一句話,沒有銷量支持,哪來的利潤,又何來打市場的“彈藥”?因此,我們看不到凱翼新品在營銷上的過人之處,也看不到凱翼新車豐富多彩的市場營銷活動。如此,莫說郭德強,任哪位高手來,恐怕都難以折騰出成績來吧!
最后,再說說來自一汽的這兩位營銷大將。試問,在一汽的成功,是因為他們本身的能力,還是因為強有力的平臺和產品呢?那些年的一汽,需要營銷嗎?或許待來到凱翼之后,方是檢驗這兩位營銷“老炮”真正實力的時刻吧!
至于如何評價他們在凱翼的表現,唯有看今年的銷量了!
車界視點
品牌力孱弱,產品力不足,營銷又沒有足夠的創(chuàng)新之處,就算有一汽營銷大將加盟,怕也難有起色。所以,等待凱翼汽車的或許只有這么兩個結果,要么被市場淘汰,要么就再次易主!其實,小編在想,與其在燃油車市場煎熬,真不如全面轉型新能源汽車,哪怕學學江淮,做個代工廠,也說不定是一條出路呢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