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資料圖】
□大河報·豫視頻記者 史歌
3月30日,埃安舉行了彈匣電池2.0槍擊試驗發(fā)布會,全球首次實現電池整包槍擊不起火,首次解決了多電芯瞬時短路、爆裂性破壞等極端環(huán)境下的電池安全難題。
埃安此次彈匣電池2.0槍擊試驗是迄今為止最嚴苛的電池安全試驗,在15米處對預留射擊開口的滿電電池整包進行射擊。相較于大眾熟知的針刺試驗,槍擊試驗模擬了更加極致嚴苛的場景。當子彈穿透電芯時,速度可達針刺的97.5萬倍,創(chuàng)口直徑是針刺的7-8倍,可瞬間擊穿多個電芯并造成熱失控和爆裂性破壞。
彈匣電池2.0整包槍擊后未發(fā)生起火和爆炸,拆開電池系統(tǒng)外殼后,整體結構完整,僅有三個電芯爆裂性損壞,靜置24小時后溫度恢復至常溫,順利通過了槍擊試驗。這也是全球范圍內,動力電池首次在槍擊試驗中實現不起火、無爆炸。
當前國標動力電池安全試驗的標準包含針刺、跌落、燃燒、沖擊等,其中針刺是最高的電池車規(guī)級安全標準,它要求電池在被8mm鋼針穿刺后5分鐘不起火,此前行業(yè)只有不到百分之三的品牌的電池能通過這一測試,而2021年發(fā)布的彈匣電池是首個能達成三元鋰整包不起火的電池技術。此次埃安發(fā)布的彈匣2.0,將電池安全測試標準從針刺升級為槍擊,這一跨越,堪比冷兵器時代一下子快進到熱兵器時代。
為了給用戶提供極致的電池安全守護,彈匣電池2.0在初代彈匣電池的基礎上,突破性研發(fā)了超穩(wěn)電極界面、阻熱相變材料、電芯滅火系統(tǒng)等一系列原創(chuàng)安全技術,實現了極致的電池安全防護。
對于鋰離子電池而言,電極界面是電芯內活性最高的區(qū)域。為了加強電極界面的穩(wěn)定性,彈匣電池2.0開發(fā)出“超穩(wěn)電極界面”技術。通過具有超高穩(wěn)定性、超高耐熱性的納米陶瓷材料,大幅增加了電極界面韌性;復合集流體材料的應用,可以在熱量聚集時快速坍縮,避免持續(xù)短路;同時,埃安還在彈匣電池2.0的電解液中加入了耐氧化阻燃劑,高溫激活后,可捕獲燃燒反應的自由基,斷絕持續(xù)燃燒的條件。在三重技術的防護下,電芯即便發(fā)生熱失控,其升溫速率也能降低20%。
除了提升電池本征安全性,埃安還與中國航天合作,開發(fā)了擁有隔熱和相變吸熱雙重功能的阻熱相變材料。這種相變材料的相變潛熱相對常規(guī)材料提升了10倍,能在溫度維持不變的基礎上吸收大量的熱量,配合網狀納米隔熱材料,整體的隔熱性能大幅度提升40%。另一方面,彈匣電池2.0采用了雙層冷卻系統(tǒng),對電芯頂部和底部同時進行冷卻,整體冷卻效率可提升80%,同時還降低了75%的上殼體溫度,進一步保障了電池包上方乘員的安全。
據了解,埃安還基于大數據和AI技術,開發(fā)出第六代云端電池管理系統(tǒng)。得益于超過60萬臺車輛、1300TB的全生命周期應用數據,第六代云端電池管理系統(tǒng)大幅提升了自放電異常、冷卻異常、電連接異常、隱性絕緣故障等故障的識別能力,內短路AI識別能力已經達到200Ω級,遠高于10Ω的風險線,可實現提前診斷,防患于未“燃”。
多項突破性技術的應用,讓彈匣電池2.0的綜合熱失控管理能力提升了5倍, 可抵抗多個電芯同時熱失控帶來的沖擊力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