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上一篇文章中,我特地留了一個懸念,說下一篇文章將繼續(xù)談一下“處下”之道的第三種表現(xiàn)形式。這個形式是什么呢?今天就接著說一說,它就是“包容”。
一說起“包容”,大家好像覺得很平常、很好理解,但真正要做起來,好像又特別難。
為什么特別難?原因還是沒有真正理解,沒有見到“包容”的好處。
【資料圖】
關于“包容”的好處,大自然其實早為我們展示岀來了,最直觀的一個就是大海。大海之所以能成為大海,就是因為它接納了所有大江大河的匯入,大的、小的、干凈的、不干不凈的??,它都不拒絕。還有一個就是虛空,不僅山河大地,萬事萬物它都容納,不僅地球,整個太陽系、銀河系、三千大千世界??,它都能容納,所以虛空很大。大到什么程度呢?難以用語言形容,不可言說。
有人說,你這么一比喻,我好像有點感覺了,但你說的這個還是有點大、有點玄,能不能給我來點實際的,說一下“包容”為什么能讓我們汽車企業(yè)做大?
好。那我就接著說。一、“包容”可以讓企業(yè)積聚更多的善緣。我們知道,這個世界運行的規(guī)律是“一切都是因緣和合而成”,積累的善緣越多,成功的概率就越高。有人說,你怎么知道你積聚的都是善緣,如果是惡緣,怎么辦?難道你也敞開胸懷積聚?沒關系,可以轉化,就像大海一樣,它有凈化的功能。你的“包容”將會使人見賢思齊,最后轉化成你的朋友、你的善緣,而且還不是一般的朋友、一般的善緣。
二、“包容”可以讓你有更多的學習的機會??鬃釉唬骸叭诵斜赜形?guī)煛?,再小的企業(yè),再“壞”的企業(yè),他身上都有值得你學習的地方。學習的對象越多,你學到的東西就越多,成長也就越快。在上一篇文章中,我專門論述了為什么越學習,企業(yè)越容易做大。
三、“包容”可以讓更多的競爭對手“歸順”你。所謂“歸順”,就是你的德行、你的作為,讓人情愿讓你兼并、情愿跟你走,“不戰(zhàn)而屈人之兵”,昔日的對手變成了你的下屬,你不想當大哥都不行,你不想做大都不行。
“包容”,不僅可以讓自主品牌做大,也將使中國汽車工業(yè)做大做強。反過來說,中國汽車工業(yè)要做大做強,必須走“包容式”發(fā)展之路。
首先,在企業(yè)大小上要包容。我認為,中國市場很大,世界市場更大,再怎么集中,也絕不可能只有四、五家汽車企業(yè)有生存機會。繽紛的市場必定有多元化的需求,不可能只需要幾個色彩。所以,企業(yè)銷量小一點也不要自卑,沒關系,找準自己的特色就行,有自己特定的市場就行。比如說,鈴木退出中國市場了,仍然活得很好;現(xiàn)代在中國市場下滑了,去年全球銷量大增,首次躋身前三。這就說明,當我們走向全球時,要從更高、更廣、整體的角度看問題。
其次,在技術路線上要包容?,F(xiàn)在我們發(fā)展新能源汽車,偏重于純電、插電混動,在一個階段這樣做有它的合理性,但未來要大踏步走向世界,放眼全球,它是不完整的。節(jié)能性燃油車、普通混動汽車仍有市場,氫燃料汽車未來前景可能更廣闊,甲醇汽車前景也不錯??,最終,我們對這些技術路線需要公平對待,只有這樣,我們才能更好地走向全球巿場。
第三,在生產方式上要包容。本地化生產、SKD、CKD、代工??,我們都應該允許,讓企業(yè)根據(jù)需要自行選擇。否則,當我們走向全球巿場、在別人花園里種菜時,就會碰到對等待遇的問題。
第四,在銷售服務模式上要包容。特許經(jīng)銷商模式、直銷模式、代理制模式??,都有生存的空間,企業(yè)可以根據(jù)自身的情況和市場的需要來選擇、來創(chuàng)新。
當然,需要包容的地方遠不止這些。
最后,我想說一下,“包容”口頭上說起來容易,但做起來特別難,不是一般的難,特別是對于規(guī)模已經(jīng)比較大的企業(yè)和企業(yè)領導人,因為它需要來一場自我革命,需要挑戰(zhàn)與生俱來的習性,而我們與生俱來的習性特別喜歡斗爭,我們一直以來學習的也是斗爭,而不是“包容”。所以,稍不注意,“包容”就有可能被自我利用。而從自我出發(fā)的“包容”,反而會將競爭對手搞得越來越多,朋友搞得越來越少,陷入一種惡性循環(huán)難以自拔,與當初“包容”的初衷背道而馳、漸行漸遠!